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于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现在实验室之间的细胞系共享很普遍,污染了的细胞系被反复使用,和用错细胞系的实验研究经常发生,而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在一些实验室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据统计国外实验室约20%细胞系被交叉污染或错误辨识,因使用了交叉污染或错误辨识的细胞而导致研究结论错误、结果不可重复等严重后果,也浪费了研究者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在周期调控因子的作用下,通过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复杂反应而进行的分裂系列过程。其中核DNA的复制倍增是整个过程的重要特征。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肿瘤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领域。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Transwell迁移实验常用8.0、12.0 µm膜,上室种肿瘤细胞,下室加入FBS或某些特定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会向营养成分高的下室跑,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细胞体外侵袭实验主要应用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研究。该实验经常使用Transwell plate通过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来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潜能。
克隆形成实验是肿瘤细胞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其原理是将细胞分离成单细胞悬液,在培养基上接种培养,根据集落形成数量和大小来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致瘤性。该实验可用来研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性,探讨细胞对不同杀伤因素的敏感性。
稳定转染就是将外源基因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使宿主细胞可长期表达目的基因及蛋白。需要在瞬时转染基础上对靶细胞进行筛选或者应用高转染效率的病毒,根据不同基因载体中所含有的抗性标志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细胞传代,从而得到可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系。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荧光素(luciferin)为底物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一种报告系统。荧光素酶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生物荧光(bioluminescence)。然后可以通过荧光测定仪(化学发光仪)测定luciferin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荧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极其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
血管形成体外模型可分为细胞水平的增殖实验、迁移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以及器官水平的人胎盘血管段培养模型和大鼠动脉环模型。目前通常所说的血管形成实验是指管腔形成实验。管腔形成反映毛细血管的早期过程,是体外检查内皮细胞功能最完整的指标。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一项新型的 、发展迅速的生物医学分析技术,它是集激光技术 、光电测量技术、 计算机技术、 流体力学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细胞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仪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建立起来的仪器装置。它使细胞或微粒在液流中流动,逐个通过一入射光束,并用高灵敏度检测器记录下散射光及各种荧光信号,从而得以对粒子进行多参数分析,包括诸如粒子形状和大小、 细胞周期、 细胞内细胞因子、 细菌表面抗原、细胞DNA内含物等。
细胞黏附性是维持组织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细胞运动和发挥功能的调节因素,并且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影响。通常可分为两类,即细胞与细胞黏附和细胞与基质黏附。机体内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需要牢固地定在某处发挥功能;另一些细胞,如白细胞,活跃运动,就需要不断调节细胞黏附。
细胞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研究细胞迁移/肿瘤侵袭的体外试验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基本的步骤包括“划痕”的制造,细胞迁移期间图像的获得以及后期数据的处理。